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社評兩岸簽署ECFA之後


根據一位中國大陸學者在美國一場研討會中透露,針對兩岸和平協議,北京當局已展開多項準備,其中包括推動兩岸軍事交流、成立官方性質的兩岸關係委員會來取代現存的海基、海協兩會,甚至傳出研擬「台灣法」的消息。



 雖然陸委會副主委回應是「我方並沒有這樣的資訊,對於學者意見,無從評論」,但中共官員很快地否認該項報導,且強調關於「台灣法」的研究,純屬學術探討,但官方立場是尊重其學術自由。

 縱使中共否認有成立所謂「兩岸關係委員會」的官方規劃,但台灣方面仍無法掉以輕心,畢竟中共仍存謀我之心,不論是政府或國人,皆須有所警惕。更何況,中共當局當然也相當清楚,即便在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確保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之後,兩岸領導人對於何時展開正式的官方政治談判仍未有共識,更不用說成立相關的機構了。

 然而,熟悉中共政策制定模式的人皆同意,此時大陸學者、特別是與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有關係的研究員,敢公開說出此敏感議題,背後當然有中共的默許。這是拋出兩岸政治談判的第一步,對象又是美國學者,宣示的敏感度及引發的反彈都沒有超出中共官方的預期,但又能達到相當的宣傳成效,可說是一石二鳥之計。

 如果說中共從未對兩岸政治安排做出長期研究,那是痴人說夢話,完全不可採信。然而,我們要對中共當局呼籲的是,一味以大陸觀點來探討兩岸政治關係的未來發展,將可能得到一個完全不為台灣接受的結果,反而可能嚴重破壞兩岸自2008年以來所建立的默契與諒解、從而升高兩岸的緊張局勢,到頭來好不容易建立的台海穩定將隨時可能崩潰,不但傷害台灣的安全,更有損大陸積極成為負責任大國的機會。

 從陸續傳出的報導可歸納兩點,大陸所關注的就是「中華民國的定位問題」、「以何方式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的問題」。

 首先,中共當局應瞭解,中華民國的國號是不容妥協的,畢竟這是台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即便藍綠兩方對於延伸的國土範圍及憲法有不同解釋,但已經是民主發展以來的共識了。倘若中共以為給予台灣最大的國際活動空間就能換取中華民國的自我消滅,那就太過於一相情願了。過去我們曾反駁大陸學者所謂兩岸政治談判可商談「中華民國的定位問題」的言論,此一立場至今從未改變。進一步說,任一中華民國總統、包括馬英九總統在內,都不能也不敢自我矮化,來面對北京要求政治談判的壓力,否則就是犯了叛國罪,人人得而誅之。

 再者,另一位大陸學者提到,北京正思考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各項可能性,甚至包括「黨對黨」的模式。我們在此呼籲,這樣的考量不但不切實際,更是危險的。姑且不論中國共產黨能否合法地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中國國民黨或民進黨都不能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簽署任何對外協議。要知道,台灣已經是個民主社會,政府任何政策都必須獲得人民的認可,否則都會被人民以選票所唾棄。更何況藍綠兩黨對於兩岸政治協議的時程與內容都有天差地別之遠的意見,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達成妥協的。如此,大陸當局又怎能確定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可由兩岸的政黨進行呢?

 我們知道,ECFA的簽訂是因為該協議不會涉及到敏感的政治議題,也讓民進黨無法大做文章。然而,倘大陸領導人誤認ECFA的成功將自然地引導兩岸進入政治談判的階段,那就大錯特錯了。不要說台灣尚未達成共識,相信連大陸內部都還未到最後定板階段,那為何又要放話呢。如此不但會給台灣壓力,更可能造成大陸內部鷹鴿派的衝突,最終對兩岸關係根本毫無益處。

 其實,兩岸領導人都深知,兩岸終究要坐上談判桌,協商出一個對兩岸發展皆有利的最終協議。既然如此,何不先由第二軌道開始做起,完全不涉及官方立場,暢所欲言,讓兩岸開始凝聚政治談判的氣氛與互信,更不應當阻撓中華民國的國際空間,這樣才有可能讓台灣願意踏出展開兩岸政治談判的內部諮商與尋求共識的第一步,否則沒有反對黨的強力背書,只會造成台灣內部的再度分裂與紛爭,那兩岸政治協議就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了。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