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團購奴隸逢買必團難自拔
旺報【記者楊慈郁/綜合報導】
團結力量大!打著低價策略,網路團購在台灣已風行多年,如今,這股熱潮也在大陸各地蔓延。不同的是,大陸團購網站主打 「每日一物、 限時限量」。
大陸自今年初春以來,複製美國Groupon「每日一團」模式的團購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到1年已超過千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團購行列,也形成新的網購族群,為搶折扣,他們幾乎是「逢買必團」,因而被戲稱為「團奴」。
團奴當道 搶折扣物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原價232元(人民幣,下同)的雅詩蘭黛雙頭睫毛膏,49.9元就能收入囊中;原價534元的高檔餐廳超值套餐,98元就能大飽口福,加入團購,天天享折扣成為可能。
2008年11月,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在美國創立了Groupon,僅1年半,Groupon創造了13.5億美元估值的財富傳奇。於是,大陸業界「嗅」到商機,紛紛仿效Groupon「一城市、日一物、限時限量」模式,創建概念相似的團購網站。
每1秒鐘接1訂單
無獨有偶,台灣Payeasy子公司17Life也在今年4月推出相同概念的團購平台「17P好康」,業績傲人,還預計在年底左右進軍大陸。
9月25日是蘋果iPhone4的大陸首發日。當天大陸知名團購網站「F團」上海站,推出0元搶購「中國聯通iPhone4合約計畫」300元首發優惠活動。參與此活動可獲得低於市價300元的優惠合約,成功加入合約計畫後,還有機會免費領取iPhone4。
消息一出,不到42個小時便售出16萬個合約,不到1秒鐘就誕生一張訂單!銷售額和訂單量均創歷史新高。而這場銷售奇蹟,只是大陸網路團購的冰山一角。
另一奇蹟是「北京耀萊國際影城的暑期雙人套餐」,該團購活動在不到24小時創下當天成交15萬份的紀錄。「電影票2張、可樂2杯、爆米花1份,哈根達斯冰淇淋球1個,原價176元影城套餐,團購價僅賣40元。」這是糯米網在6月23日上線當日推出的首件團購產品,以原價2.3折的超低價格賺足了人氣。
美食、電影票最熱賣
Groupon是「Group」(團體)和「coupon」(折價券)的複合字,每天只賣一樣產品或服務,以低價吸引一定數量以上的購買者,然後收取商家一定比例交易抽成作為回報,未滿最低團購人數即取消交易。
在大陸,團購網站的主要客群為學生和年輕網友,內容小從食品、化粧品、衣物;大到家具、家電、建材甚至汽車、房產,無所不包,其中以西餐、電影票最受歡迎。網友參加團購後,在有效期限內,憑列印消費券或發送到手機上的電子消費券,到實地消費。實物產品則直接快遞到府。
確實,網路團購打破了很多人的最低價格預期,打開各大團購網站的首頁,1折上下的團購活動比比皆是,讓消費者「心甘情願」變身「團奴」。
《北京晚報》報導,5月初加入團購行列的唐小姐在短短的44天團購22次,每次平均花費127元,折扣低至2折。這些團購看起來雖然無比超值,但唐小姐卻有些鬱悶。「我團購的大多是餐券、電影券、美容券,只能周末時和家人、朋友一起去消費,可是1個月只有4個周末,根本來不及消費。」
亂買一通 增消費負擔
不僅如此,由於光顧的網站太多,唐小姐自己都記不清買了什麼,更不用說那些商品已經過期,「我時常不自覺地就會想想哪張消費券什麼時間到期,是不是該去消費了,心理上平添了一種消費負擔,難道這就是那個流行的說法『我被團購奴役了』?」
除了低價位商品,進口車、樓市也來參一腳。位於北京通州的「京洲世家」曾推出15套特價房,折扣為3萬抵50萬;「和平大道」則是團購價直降45萬元。
而淘寶網9月9日推出的「聚划算」賓士Smart硬頂版團購活動,更創下大陸團購網站最高單價、最快成交的紀錄。205輛車在3小時28分鐘售罄,銷售額高達2700萬元。網友紛紛在當天的微博(微型部落格)留言:「團購真可怕,已經賣出去67輛了,本來就有車的我居然控制不住,手就是那麼想去點購買按鈕」;「我的錢為什麼要套在股市裡,抓狂,我想要7.7折的Smart。」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Smart在大陸上市以來,其1年的銷售量只有500多輛,團購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文章來源: 旺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